模式进入转型期 未来社交如何改变生活

今晚报   2023-05-17 06:48:03

调查显示,职场和网络已成现代人主要社交场所,亲缘社交正短暂遇冷并有望在未来回暖,密友之间虽然不常见面但仍然保持着深入交流的习惯。人们的社交模式进入转型期,那么——


(资料图)

未来社交如何改变生活

网络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交方式的变革,同时也启发人们深入思考:现在的社交方式适合我吗?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社交活动?未来我们还将迎来哪些社交新选项……

本期“今晚调查”围绕未来社交模式展开问卷调查,通过掌上天津App和腾讯问卷网络渠道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17份,从泛社交和深度社交层面充分了解受访者的体验,通过捕捉当今时代的社交方式新特征,为迎接未来社交的发展与变革做好准备。

职场社交呈现新特征

宋女士在公关广告行业工作,年初至今一直都很忙,往往前一个项目还没收尾,后一个项目已经需要开会定方案了。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她晒出在不同环境里的聚会照片,从咖啡馆到艺术展,从小街小店到公园绿地,从天台派对到音乐节现场……照片里轻松的氛围、美好的场景让粉丝们十分艳羡。“实际上(这些场景)都是在谈工作或者工作间隙随手拍的。我现在的社交活动基本就等同于商务活动,拍照要用夸张一点的滤镜,不然黑眼圈就露出来了。”她坦然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对社交活动的热情以及在社交活动中的表现都远不及过去了。

宋女士回忆说:“二三十岁的时候,我出去认识新朋友,或者和关系一般的同学、同事出去玩儿,都特别快乐,像是充电一样,聚会结束还觉得没热闹够呢!到了四十多岁,我首先感觉到的还不是疲惫,而是频繁出差就容易上火,对于吃吃喝喝兴趣不高了,离开活动现场后就只想远离热闹;有时候我都回家了,孩子在客厅看动画片,我关上卧室门躲在屋里,恨不得塞上耳朵。单位新来的小同事说,宋姐这是‘社交恐惧症’啊!我第一反应是觉得好笑,再想想又觉得有道理,还有点儿理解内向的朋友们了——谁不想自己待会儿啊?”

社交心理“反复横跳”

在关于社交活动的网络流行语中,“社恐”和“社牛”是一组对比色彩强烈的词汇,前者代表了一部分人对社交活动的恐惧心理,后者则意味着在社交活动中表现得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乃至掌控全场。在本次调查中,约四成(40.69%)受访者往往是两种状态交替出现,只有21.4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社交能力超强,也有20.8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恐惧社交的情绪,17.04%的受访者坦诚自己属于网上所说的“想到社交就恐惧,没有社交又抑郁”的现代人。

“社交恐惧症”人群仅占两成,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在社交活动中愿意采用积极主动的姿态,能够享受到一定的社交乐趣;数据显示,纯粹的“社恐”人群和纯粹的“社牛”人群都是少数派,在不同社交心理、状态、体验中的“反复横跳”,才是年轻人的社交常态。

咖啡茶饮取代饭局

在本次针对常见社交场合的调查中,习惯在工作场合展开社交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到54.57%。

一项针对职场社交行为的调查显示,与过去的酒桌社交、饭局社交(27.04%)相比,如今的职场社交常常发生在咖啡厅或茶馆(45.86%)、健身活动场所(45.04%)、会议和沙龙活动(43.97%)等更为轻松休闲的场合,也有超三成职场人会通过文艺娱乐活动,如艺术展览、音乐话剧展开社交。在这场职场“社交革命”中,天津人转型的速度更快一些。早在三年前就有调查数据显示,天津职场人对酒桌饭局社交的认可度低于全国平均值,而对于咖啡茶饮型社交的认可度则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值。

此外,46.37%的受访者表示主要社交活动发生在网上,38.17%的受访者会在户外环境展开社交活动,22.40%的受访者在社区公共区域进行社交活动。现代人的社交工作化、网络化、户外化已成为显著趋势;与之相应的,只有约三成受访者选择在自家家中开展社交活动,家居社交需求有下降趋势。

家庭社交正在起变化

梁女士年近七旬,对于是否要重装住房总是十分犹豫:“买房的时候,闺女刚结婚,想着她们一家要是回天津,需要有个舒服的空间,就特意选了大客厅,做了饭厅、客厅一体的装修;后来这些年,常常是我去看他们,家里只有我和老伴儿,吃饭在厨房,看电视在卧室,客厅几乎就是闲置的。”梁女士睡眠不好,卧室隔音又差,她想搬到客厅住,就需要封闭客厅、更换家具,流程繁琐、事务繁多,让她拿不定主意。

在家庭以外,梁女士的社交活动仍然很活跃。除了参加一些同学会组织的聚餐、K歌活动外,她和家中的姐妹还常常相约去公园绿地野餐:“我们经常遇上(也是来野餐的)年轻人。孩子们特别有礼貌,会主动打招呼问候,帮我们铺毯子、叠毯子,就是总拿‘阿姨们来野餐好时髦啊’当客气话讲。实话实说,我们青年时代也流行野餐,那时候他们还都没出生呢!”

客厅社交功能弱化

调查显示,四成以上受访者家中的客厅主要用于看电视(46.06%)、用餐(43.53%)、阅读(39.75%)以及存放闲置用品(33.12%);此外,还有部分受访者在客厅晒太阳(27.13%)、健身(23.66%)、工作(22.71%)、园艺插花(21.77%)、养宠(21.14%)等等。

仅有18.61%的受访者的家中客厅用于会客,也有部分家庭将客厅用于孩子游乐(17.35%)。现代家庭对于家中客厅的期待已经从社交功能转向了多功能化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多功能型客厅中对于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凭借能够增强亲子关系与儿童社交活动体验的功能性,受到部分年轻家长青睐。

从平均数据来看,家庭成员对于客厅的日均使用时间仍然有限。八成多受访者家中的客厅平均每天使用时间低于4小时,其中近六成受访者的客厅日均使用时间低于2小时;而客厅日均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的受访者仅占一成多。

亲缘社交方式多样

调查显示,近两成受访者正在远离血缘亲缘为联结的家庭社交活动。对于还在坚持传统的家庭社交活动的受访者来说,走亲访友(37.54%)、家族聚餐(30.91%)、亲属互助(29.02%)的吸引力正在下降;棋牌娱乐(15.46%)、探望长辈(16.72%)的意愿已下降至较低水平,也低于邀请亲戚家小朋友和自家孩子一起玩耍(21.77%)的意愿占比。

从对受访者的访谈来看,许多受访者认为年轻人所谓的“断亲(不走亲戚)”或是短期和偶发现象。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很多人远离故乡,选择跨地域工作和居住,因为家庭成员不再聚集生活,来往日渐减少;但伴随着交通方式的多样化和人们对外出旅行热情的恢复,亲属之间的来往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尤其是在亲子活动需求的推动下,血缘、亲缘为联结的家庭之间的互动频率和来往密切程度均有望提升。

未来社交有何新趋势

网络社交主打“辅助”

全球性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全球社交媒体用户总数增长了近30%,新增用户超过10亿。公共卫生政策推动了人们更高频、更充分地使用社交网络,以代替部分面对面社交的功能。

人们停留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不断增长。本次调查显示,七成以上受访者每天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超过4小时,其中近四成受访者每天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在4小时至8小时之间;每天使用社交网络超过9小时的受访者占比接近三成;26.18%的受访者每天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长可以控制在3小时以内;几乎不用社交网络的受访者占比不足一成。

受访者们通常使用社交网络完成哪些事项呢?满足休闲娱乐(66.25%)和文化生活(64.35%)需求最为重要,交友聊天(48.90%)和购物消费(46.06%)次之,学习工作(40.38%)和生活服务(35.02%)占比略低。由此可见,虽然社交网络的使用率、停留时间迅速增长,但重视并充分应用其社交功能的受访者占比不足一半。网络社交主要为现实社交“提供辅助”。

密友谈心多、见面少

在深度社交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更为紧密和充分。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能够和最亲近的朋友面谈交心,无疑能帮助现代人释放压力、获取支持。调查数据显示,由于通讯手段的多样与便利,人们和密友得以在不常见面的情况下,频繁进行深入交谈。

最近一个月,八成多受访者有过和朋友深入交谈的经历,其中3次以内占17.03%,4次至8次占44.48%,9次以上占20.82%;此外,17.67%的受访者近期没有与朋友谈心。六成多受访者保持着平均每周都和朋友深入交谈的习惯。

虽然交流顺畅,朋友之间见面聚会却并不频繁。三成多受访者在一个月内没有和任何朋友在现实生活中见面,也有超两成受访者在一个月内和朋友见面聚会的次数未超过3次;在一个月内和朋友见面达到4次至8次以及超过9次的受访者各有约两成。

预防社交发展失衡

在对于未来社交形式的许多种想象中,发展趋势多元化是较为一致的认知。29.97%的受访者认为在社交活动中人际边界应该具有弹性;24.92%的受访者认为,未来社交应该既能满足社交微需求,又能满足社交强需求;24.61%的受访者认为社交方式将线上与线下融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22.71%的受访者认为理想的社交活动应该能够帮助每个人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在迈向未来社交的过程中,近六成受访者认为需要确保老人顺畅地参与以及避免人际关系淡漠;四成左右受访者认为需要培养孩子社交能力,避免亲缘关系单薄,防止过度沉溺虚拟世界和关注人们对未来社交模式的适应性差异。

综上所述,未来社交在包括职场社交的泛社交层面,会根据现代人的心理特征、个性喜好而不断调整方向、改革方式;在包括家庭成员和亲密好友的深度社交层面,会面、拜访的频率下降,彼此来往的方式多样,深入交谈的机会仍然丰富;此外,线上社交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可以为线下社交活动提供部分辅助和替代功能。在未来社交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应当优先关注“一老一小”的社交需求,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服务层面的支持,帮助他们适应并跟上未来社交的进化速度。

本报记者 张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