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制菜行业研究报告》内容节选与解读 | 凯联资本产业研究院

凯联资本   2023-05-11 11:21:24

2月24日,《2023年中国预制菜行业研究报告》在凯联资本举办的预制菜闭门研讨会正式发布,该场会议邀请到中国调味品协会、新希望、中石化易捷、恒顺醋业、名佑食品、能龙食品、见几食品、零一创投、36氪未来新消费、搜狐消费频道等行业协会、企业、资本方、媒体共同探讨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趋势。

《2023年中国预制菜行业研究报告》通过概念与背景篇、需求篇、供给篇、终局展望篇四个章节,厘清了预制菜概念本质、复盘其发展历程、剖析其需求现状、呈现其供给情况,并提出终局展望和投资建议。

本篇文章将从报告每个章节中节选部分内容进行呈现与解读,报告核心观点也可查阅此前发布的《预制菜,万亿空间,谁主沉浮?》。此外,凯联资本产业研究院也将于3月15日举办线上报告分享与解读会,请留意凯联资本公众号文字与直播提醒。


【资料图】

一、预制菜概念界定与发展背景

1.1  预制菜概念界定

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升级,餐饮与食品相向而行,预制菜应运而生。作为餐饮和食品加工融合发展的产物,预制菜本质是通过规模化食材和配方,将餐饮制作环节标准化,并使菜品制作全流程从后端(B端餐厅、C端家庭厨房)转移到前端(食品加工企业)。因此,预制菜行业本质上属于食品加工行业,核心是餐饮端的菜肴。

其中,广义预制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等毛菜、肉类、水产类等为原料,配以调味品等各种辅料,进行集中生产,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 腌制、滚揉等),再采用速冻或真空等加工及保鲜技术保存/运输及销售的一系列产品。包含预制食材、预制半成品菜和预制成品菜。

本报告主要从广义预制菜的概念出发,更聚焦于“预制半成品菜、预制成品菜”,弱化对“预制食材”的研究。

1.2  预制菜历史沿革

预制菜由净菜逐步发展、本土化而来。“净菜”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起围绕净菜开启商业化,1969年大型食材配送供应链公司Sysco在美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净菜加工配送在日本、加拿大及部分欧洲国家也开始兴起;20世纪90年代,净菜加工配送厂相关技术与商业理念传入我国。

当前,中国预制菜所所得宏观及供需背景与美国和日本速冻调理食品成长期表现特征较为相似,未来伴随速冻食品发展快速起量,预制菜产品端、渠道端发展可借鉴美日成长期及成熟期特征,B端先行,逐渐向C端渗透,品类多元化和便捷性愈发显著。

1.3  预制菜市场存在必然性

近年来百度预制菜指数相较之前有着明显提升,背后是中国宏观经济、家庭人口结构、基础设施、需求共同驱动预制菜市场快速发展。长期来看,生活节奏变快、新消费群体对生活品质和食品安全需求提升、连锁化和外卖化占比提升,都将驱动预制菜行业长期发展。

二、预制菜市场需求现状及需求空间

2.1  B端需求现状与预制菜空间

目前,B短餐企普遍面临高人工/房租/原材料成本、低毛利率的“三高一低”经营困境,去厨师化、去厨房化需求急切,降本提效意愿持续提升。预制菜能帮助传统餐厅和外卖商家减少人力、房租、能源等成本,从而提升其盈利水平。餐企产业链变迁催生预制菜发展机会,预制菜是食材复合化的结果。

2.2  C端需求现状与预制菜空间

从购买预制菜的C端消费者角度来看,根据京东超市、德勤、艾瑞、艾媒等平台近两年的市场调研数据(以下列举京东超市2022年最新数据),预制菜消费者存在明显分层,主要体现为年龄、城市、购买频次和渠道等维度。

其中一二线城市80后已婚女性用户是预制菜消费主力,且多通过线上渠道购买,而中老年群体对预制菜的尝试仅限极个别场景或极个别品类,多通过线下渠道购买。三四线城市用户对预制菜的整体接受度还比较低。

三、预制菜市场供应现状及参与主体

截至2022年底,我国预制菜全产业链相关企业8万余家,其中安井食品、千味央厨、味知香等产品加工型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地,新希望、龙大美食等农牧水产、调理肉制品等资源型企业,以及叮咚买菜、盒马、美团买菜等渠道型企业也能占据一定竞争地位。

四、预制菜终局展望与投资建议

本篇文章仅节选部分页面。获取完整报告和探讨交流,请与凯联资本产业研究院分析师Cassiel联系,微信:CassielSun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