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智库
“对于中国的科技进步我还是比较乐观”。5月6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在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过去五六年时间里,新技术不断涌现,中国在AI、新能源、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均稳定在第一阵营,甚至占据主导地位。他举例说,德国人开始接受中国的电动汽车,蔚来ET7在德国的销量已经超越宝马3系。“不能说中国在所有领域都领先世界,但是至少在可见的这一波技术创新或应用里,中国占据了领先地位。”他说。
【资料图】
(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姚洋:大家上午好!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增长的新周期,这个新周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一个方面,从技术的长周期角度出发,过去五、六年时间里,新的技术在不断涌现,中国在新技术领域占据了先机。比方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应用已经非常多的技术领域,中国是占有非常大优势的,在AI、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等等,中国都稳定在第一阵营,甚至是占主导地位。自动化的应用,在这方面中国绝对是领先世界的,中国有最多的工业机器人,有广泛的所谓智慧城市的自动化管理,新能源方面中国的优势是碾压式的,新能源汽车目前唯一能跟中国竞争的是特斯拉,其他传统车企要想追上来难度是非常大的。
在一些未来技术方面,中国也绝对不落后,而且稳定地处在世界第一阵营,比如量子计算、量子通讯、核聚变、光子芯片等等。在新的一轮技术周期里,中国如果不是领先,那至少也是处在第一阵营里,这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自身的周期问题。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大体而言有以下几个以十年为期的周期,80年代高增长,90年代调整,新世纪头十年超高增长,2010年之后进入调整期。如果这个周期规律成立,那么到了2020年代,中国应该是一个新的增长周期。中国在上一轮调整里,已经牢固建立起了脱虚向实的概念,实体经济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硬科技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我想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中国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周期。
张燕冬(主持人):非常感谢,您讲的新周期是用科技来推动,中国科技已经走在世界前沿。核聚变问题,中科院原院长白春礼说从应用角度实际上还是很长的路要走,美国的技术里有些是我们中国没有的,所以,不知道科技界怎么看待中国已经走到前沿,这是一个问题。此外您讲到中国制造业的规模问题,中国制造业规模很大,但是大一定就是强吗,您怎么看?
姚洋:对于中国的科技进步我还是比较乐观的。先不说那些还没有应用的技术,量子计算,核聚变,应用领域中国优势已经非常大了,像新能源领域,刚才说核聚变要商业化可能还需要几十年时间,在这个过渡区间我们用什么?化石能源用不了、风能太少,主要还是靠太阳能。中国在太阳能领域是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的技术全在我们手里,是碾压式的优势。
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也是第一阵营,最近的数据是蔚来ET7在德国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宝马3,德国人开始接受中国的电动车了。不能说中国在所有领域都领先世界,但是我们看到,至少在可见的这一波技术创新或应用里,中国是占据了领先地位。
张燕冬(主持人):内需、民营经济、消费这一块,您也有很深的研究,记得您之前多次建议过给老百姓发现金促进消费。能不能谈一下现在的看法?
姚洋:发现金的建议我说三年了。我非常同意田轩老师的说法,短期刺激消费没别的办法。过去这三年中国把精力更多花在了供给面,当然供给面也有道理,保市场主体也很重要,但是如果需求不上去,保市场主体就起不到作用。现在放开了,经济恢复增长了,但是你会发现价格上不去。为什么价格上不去?因为市场主体多,供给都在这儿,但是需求没上来。所有的国家,短期内要想把消费拉起来,没有别的办法,就是给大家发钱,不可能有别的办法。想要消费,首先要有钱,收入三年不增长,大家不可能去消费的。昨天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疫情结束了,发现这事也不用提了。但我估计今年的消费也不会差,增长6%、7%问题不大,到明年就能慢慢恢复到疫情之前的轨道,每年增长7%、8%,还是可期的。
当下能促进消费的办法不多,短期内我认为有两点可能起作用。一是放开车辆限购。车辆限购完全没必要,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限购更没必要。解决拥堵可以像国外那样征收拥堵费,而不是限制大家购买。汽车行业我们国家还有很大潜力,我自己初步测算,车辆销售从目前的3000万辆达到4000万辆的高峰问题不大,顺应这一波新能源汽车起势,那么汽车销量会猛增。
二是取消银行对房地产企业放贷的限制。也就是说交房能不能由政府这种外生推动,转变为每个房地产公司内生的需求,让房地产公司有内在动力去交楼,而且要允许他们降价。房地产对消费的影响太大了,买了房子之后要装修,有很多大额支出,这方面的消费潜力还是应该重视起来。
张燕冬(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总结对中国经济的展望?
姚洋: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