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奋斗开新局 喜迎工会十八大·劳动者之歌|逐梦深海的奋斗者

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3-05-06 07:13:44

【团结奋斗开新局 喜迎工会十八大·劳动者之歌】

原标题:杨申申勇攀深海科技高峰,亲历我国载人潜水器谱系化发展(引题)

逐梦深海的奋斗者(主题)


(资料图片)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洪涛

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奋斗者”号,谈到这3台“大国重器”,杨申申如数家珍。“‘蛟龙’号是从无到有,是我国第一台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从下潜600米一下突破到7000米;‘深海勇士’号是解决国产化的问题,所有的核心技术实现自主研发;‘奋斗者’号是突破技术最前沿,下潜10909米,成功坐底已知的海洋最深处。”

杨申申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也是我国载人潜水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他亲历了我国载人潜水器谱系化的发展历程。这些“大国重器”的研发,也见证了他拼搏奉献、勇攀深海科技高峰的身影。

“个人梦融入国家梦”

2005年,刚参加工作的杨申申就跟随团队投入到“蛟龙”号的研发工作之中。“对我来说,这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当个人梦融入国家梦,我每天都充满干劲。”

彼时,“蛟龙”号立项之初,我国曾研制过的最深潜水器下潜只有600米,在深海领域“几乎一片空白”。在此背景下,“蛟龙”号立项,其定位是我国首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目标7000米。“这是巨大的技术跨越,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杨申申说。

从熟悉技术方案,到参与设备调试,再到参加海试……杨申申一步步深入到团队的研发过程中,亲历着、见证着。

“当时,我们一边研发一边学习,了解设备构造,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我们每个人都在加班加点努力,所有人都攒着一股劲儿,务必要把‘蛟龙’号研发出来。”杨申申说。

经过数不清的实验、漫长的4年海试,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7062米,创造了当时世界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作业深度纪录。

“决不允许半途而废”

在研制“蛟龙”号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在一些关键材料、设备领域里基础薄弱,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为了实现技术自主可控,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项目立项了。

凭借参与“蛟龙”号的出色表现,杨申申被任命为“深海勇士”号的副总工程师。同时,作为机电一体化的主要负责人,杨申申和团队持续攻关,反复试验,提升设备性能。

电池,是潜水器运行的动力,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时,国际上普遍使用的都是银锌电池,其技术应用相对成熟。然而,基于经济、使用寿命等方面考虑,杨申申和团队大胆提出采用锂电池代替银锌电池的技术方案。

一次,在电池实验中发生了故障。是放弃锂电池,选择以往熟练使用的银锌电池,还是不放弃,继续坚持研究锂电池?“决不允许半途而废!”杨申申和团队选择了坚持,最终攻克技术难点,原本设想的锂电池方案取得成功,电池性能远远超出以往使用的银锌电池。

海试,是潜水器研发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只用了3个月,“深海勇士”号就圆满完成各项海试任务。

“看着完全由我们中国人自主研发的潜水器取得成功,自豪感格外强烈。”杨申申说。

“深潜技术的应用发展是无限的”

“深海勇士”号成功后,载人深潜团队又向万米发起了冲锋。

作为深潜团队的核心成员,杨申申带领设计团队又攻克了“低噪高效推进系统”“集成控制液压系统”等众多关键核心技术,并成功实现多项关键材料或部件的国产化。

5年磨一剑,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0909米。

“中国人第一次用自己的装备丈量了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的潜水器都是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杨申申无比自豪。

“海洋的深度是有限的,但深潜技术的应用发展是无限的。”杨申申每天仍然格外忙碌,一心投入到深海载人潜水器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工作中。

“我们正在研发全通透载人潜水器。”杨申申透露,未来,深海载人潜水器将实现作业能力更强、作业效率更高,并向考古、观光、水利水电等更多特殊用途深度应用。

从跟进到并跑再到领跑,杨申申亲历、见证了我国载人潜水器谱系化的发展历程,他说:“我将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继续勇攀深海科技高峰,做逐梦深海的‘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