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作者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处此偈出自《六祖坛经》。
2、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3、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4、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5、从字面上讲:“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配图)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处原文内容: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
6、我用力地擦拭。
7、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
8、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9、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10、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11、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12、”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3、”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1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15、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1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17、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心本无尘,尘即是心。
18、无心无尘,人便死。
19、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而最终的说的是一种超脱却不是刻意的寻求主旨在心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2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21、出处《菩提偈》[作者]惠能[全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22、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23、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24、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菩提偈视频针对“菩提本无树”诗句意思推测:以上的解释摘自网页,我再谈谈我的看法,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后天培养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碍自性;佛家语,万事万物都是妄念牵动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尘,尘即妄念,牵动自性而起的幻相,当然身的相和前世有关了,尘是妄念,自性是圆满的清净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发,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称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圆满清净,其性空,缘起缘灭,非常自在,根本没有妄念,有何谈有染!就常人来讲,如悟到,对于世间的事情,万物,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去面对这一切,就足够了。
25、对于修证佛法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佛法是让人悟得本性的,从而对万事万物没有迷惑,不是理解,不是文字,执着于文字,用文字猜度佛法,永远找不到本性。
26、禅宗,修证需要极高的慧根。
27、现代人,慧根普遍低,本人建议,禅宗明理即可,不适合修证,修证要从神秀的渐悟入手,最后到慧能的顿悟,两者缺一不可,离开渐悟谈顿悟,那是口头禅。
2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典故: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
29、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
30、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
31、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
32、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33、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34、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
35、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
36、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
37、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38、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
39、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
40、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
41、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2、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
43、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44、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45、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
46、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
47、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
48、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
49、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
50、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
51、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